首页 > 区县信息 > 大竹 > > 全部

上报单位:时间:浏览:

    共青团大竹县委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对标团省委“四大行动”,抓实团市委“五大举措”,改革创新组织设置和动员机制,发挥我县新兴领域青年聚集优势,推动青年群体集中度高,社会影响力大,行业渗透力强的企业建立团组织,围绕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三个环节加大力度,以“中国·大竹数字经济产业园”为载体,探索创新“343”工作机制,做到团的建设与青年发展、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助力我县全方位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青春引擎”。
    一、“举三措”夯实非公团建组织基础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完善团的基层组织体系,把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全县团组织建设工作总体布局,通过组织建设、阵地打造、特色区域夯基础、强堡垒。一是建好一个组织架构。致力于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园新兴领域青年集聚这一特点,依托新阶双创园党组织,采取“联合建团”“园区建团”“产业链建团”等方式,建立派出团工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竹县新阶双创园工作委员会”,下设56个团支部。二是打造一个阵地集群。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立团代表联络站、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位一体的团属阵地集群,配备青年创客咖啡厅、一站式服务中心、科技展示大厅、项目路演大厅、洽谈室、培训室、停车场、餐厅、无人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实行“集中式”团建管理模式,构建“一家一站一协会”的青年组织联络格局。目前已有67名团代表依托该阵地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工作,带动500余名数字经济产业园非公企业青年进驻青年之家。三是配套一批特色专区。根据非公企业青年不同行业需求,打造电商直播区、小微企业孵化区、电商配套服务区等三大特色专区,青年可免费享用专区场地、设施设备、仪器等配套服务,增强园区对青年人才尤其是新型信息技术从业青年的吸引力。
    二、“提四效”拓宽青年成长服务渠道
    对标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创新组织动员形式,在引领思想、用好政策、做优服务、助力成长,不断发挥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优势,凝集新兴领域青年力量,激发新兴领域青年活力。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实效。加强非公领域团组织青年思想引领,常态化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月一次微团课宣讲、一次社会实践、一次主题团日活动,以及每周一次“青年大学习”交流,确保非公团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2022年以来,开展政治理论宣讲20场、青年主题演讲活动3场、红色教育5场、青年读书沙龙10场,累计参加青年人数8000余人次。二是发挥政策扶持功效。充分把握县委、政府人才相关政策,瞄准成渝经济双城圈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青年生力军优势,落实《大竹县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人才支撑十条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明确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领办且正在孵化的创业项目免费提供3年创业经营场所、免收物管费。给予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并可申请最高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财政贴息。三是确保孵化机制长效。精准对标青年发展需求,打造“大竹县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器”,推行“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服务模式,为初创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企业管理等一系列“保姆式”专业孵化服务,着力破解阻碍企业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等难题,积极培育各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目前,累计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160余家,接受咨询400余次,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0场,培训、辅导创业者超600人次,创造直接就业岗位90余个。四是提升服务青年质效。打造“青创营”“青创赛”“青春汇”等团属青年服务品牌,帮助青年解决技能培训、创业指导、交流合作、婚恋交友等困难。组建拥有25名资深创新创业导师的创业指导队伍,为青年创业者免费提供个性服务;每年开展3次创业培训,覆盖各类创业青年2.3万余人次;吸纳110名优秀农村青年组建大竹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累计举办创业沙龙12次;连续9届推报20余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参加“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10余个优秀项目斩获省市大奖,获取创业奖金12.7万元;大力推进“返家乡”“逐梦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提供实践岗位2.2万个,吸引3万余名学生参加实习。
    三、“聚三力”助力经济社会纵深发展
    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切实增强团建对提升社会效益的工作实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为人才队伍壮大“凝引力”。积极响应“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协助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培养创业导师和专业管理人才15名,依托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南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中介机构10余家,完善“创客联盟”互联网和“大竹县科研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服务内容,累计吸引川渝两地初创企业98户入孵,引进各类数字经济人才181名,入驻创业者高达520名。二是为县域经济增长“注活力”。充分发挥青年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结合全县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引导广大新兴领域青年在依靠电子信息制造扛大旗、信息技术崛起添动能、线上线下融合拓市场这“三驾马车”拉动。目前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133家,实现产值10亿元。其中社群营销、电商直播、到家服务类企业26家,短视频制作、产品页面设计等电商配套服务企业10家,知识产权申报、成果转化等第三方机构8家,产品研发、软件设计等企业13家;已培育规模以上企业6户,实现就业700余人。三是为社会事业发展“添动力”。组织带领广大青年为社会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改革以来,在“两新”领域组建青年突击队12支、吸纳青年志愿者500余名、开展春运温暖回家路、爱心圆梦助学活动、留守儿童公益课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团属品牌活动7场,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实施“青耘达州(大竹)”直播助农活动2场,帮助“东柳醪糟”“万康生态农业”“观音豆干”“唐鸭儿”等20余家企业及500余农户,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累计观看人数7.26万人,销售额达26.6万余元。
    

分享到:
上一条:大竹:青耘达州(大竹)·秋收硕果丨“团”聚青春力量,“乡”约助农舞台 下一条: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