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单位:时间:浏览: 次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刘缤鸿等11位代表在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市县两级青少年宫建设的建议》(第307号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需要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加强我市青少年宫建设更显迫切。刘缤鸿等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是我们近年来高度重视,并正在致力推动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收到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因为牵涉规划、事关长远,我们提出了办理程序,近期主要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研究掌握相关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中城市要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2014年,四川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各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乡村学校活动场所建设。2017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团属青少年宫管理的意见》(中青联发〔2017〕26号),支持在地市级行政区设立地(市、州、盟)级青少年宫。2018年,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提出,各地要将青少年阵地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财政对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到2025年实现省、市(州)、县(市、区)各至少设立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青少年校外活动 阵地。
二、调研掌握全省各市(州)青少年宫建设情况
经过调研了解,截止目前,全省21个市州只有达州、甘孜、雅安、凉山、眉山、巴中等6个市州没有市级青少年宫。同时,21个市州共建立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95个,平均每个市州4.5个,其中最多的是成都共13个,其次是乐山8个,自贡、遂宁、德阳、绵阳、资阳各6个。
三、摸排掌握我市现有青少年宫建设情况
据统计,我市7—35周岁青少年250万(主城区62万),7-28周岁青少年196万(主城区47万),现没有一个市级青少年活动阵地,且县级活动阵地不足(达川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在达州中学内,为青少年服务功能不足,青少年参与率不高)。
下一步,团市委将充分借鉴兄弟市(州)建设经验和模式,充分考虑我市现有的建设条件和广大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积极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并会同各协办单位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设方向和措施,争取早规划、早开工,不断为全市青少年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